• 庄和闲



  • 新闻资讯
    新闻资讯
    分享行业及公司新动向

    格力一季度减收近200亿 董明珠和雷军再赌五年还有赢面吗 ?

    作者:

    来源 : OFWEEK智能家居网

    发布时间 :2020-04-22 10:16

    浏览量:

    格力一季度减收近200亿 董明珠和雷军再赌五年还有赢面吗?

    董明珠雷军赌约结束以后,小米终于扳回一局。

    格力电器2019营业收入2005.08亿元,同比微增0.24% ,实现净利润为246.72亿元 ,同比下滑5.84%。

    小米2019年营业收入为2058.38亿元 ,同比增长17.7% ,经调整后全年净利润为115亿元 ,同比大增34.8% 。

    没想到在格力和小米第一个赌约结束以后,小米开始“翻盘”,扳回一局。要知道在2018年年报时,格力以约300亿元的绝对优势碾压小米。

    受疫情影响,今年一季度格力业绩同样低于预期 。根据格力的一季度报告显示,2020年一季度,格力电器营收总收入在207亿元~229亿元,去年同期的数字是410亿元;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为13.3亿元~17.1亿元,去年同期56.7亿元 ,今年同比下滑70%~77%。

    疫情对家电行业是重创 ,所以让外界对业绩下滑有心理预期,格力2020 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可以说在情理之中 。但2019 年度业绩比较让人失望。且不和美的对比,就拿豪言10亿元赌约的小米来看,格力都输得非常明显 。

    2019年格力的增幅非常有限 ,几乎没有增长 ,同比净利润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。假设2019年董明珠还和雷军赌下一个五年,毫无疑问,小米第一年就赢了。为什么30年的老牌企业打不过短短10年崛起的新品牌,蓝科技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:

    一是年轻消费者消费意识发生变化 。以“拥有核心技术”的格力空调可以说是有口皆碑 ,大多数消费者在评判空调质量的时候,都会认可格力的产品 。但同时 ,消费者也会有一个明显的吐槽 ,那就是贵 。当那些对于家电没有“寿命”概念的消费者不再拥有家庭购物的主导权,年轻人的购买喜好就不再是家电 “安全期”长短,而是科技、时尚 、性价比。可以说,现在家电已经趋近于一个快消品。

    不是格力不技术不好  ,而是小米更懂年轻人。格力和小米代表了实体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经济的两端 ,格力可以说是把空调的各项指标做到了高分,但当传统家电制造商的技术优势在产品上拉不开太大的差距后 ,“中国创造”的小米凭借简洁的设计、互联网家居的模式和较低的价格恰好契合了这批消费者的需求。

    二是格力产品过于单一,用户粘性正在减弱。从格力的财报不难看出,空调营收占比太高(95%) ,生活电器和智能装备等其他业务增长缓慢。格力除了空调以外,其他品类很少能被消费者记住。蓝科技2019年11月在湖北采访时,格力的一位渠道商表示 ,格力洗衣机价格没有任何优势,但消费者购买洗衣机首先想到的是海尔和美的系列,格力只有空调这一张标签,这对格力的多元化是非常大的限制 。

    其实格力一直在尝试多元化 ,冰箱、洗衣机 、生活家电 、手机 、新能源汽车等,但其市场表现差强人意。如美的、海尔、海信等家电龙头企业都不以某项产品作为单一主业 ,产品结构有弹性,而且这几个企业布局AI和IoT初见成效 ,相反,格力并不明显。

    三是董明珠成为网红企业家,但格力系列产品距离网红产品还有些距离。董明珠是格力的一张名片 ,这是业内的共识。最近十年,董明珠和其他家电企业高管相比,已然成为网红企业家。一分为二地看,这种做法各有优劣 。好处是董明珠撑起格力 ,甚至可以说董明珠的个人影响力已经超过了格力企业的品牌知名度。但弊端是 ,如果董明珠不再是格力电器的“掌舵者” ,会不会给格力带来品牌和领导力的另一重创?

    格力还是那个重注技术创新的格力 ,但别人的创新速度 、整合能力和格力相比并不落下风。无论是美的、海尔,甚至还有很多人瞧不上的小米 ,他们的奔跑速度超过了格力 。

    疫情只是一方面,但在疫情之下曝露出来的问题,更值得格力深思。有业内人士认为,董明珠和雷军没有第二个五年赌约,如果真有第二个五年赌约,格力未必是赢家。

    关键词 :

    < 1234...35 > 前往


  • XML地图